2020年是我校涡轮761班毕业四十周年。三年前,该班校友丁晓东为感恩母校和老师,策划了《校园往事》一书,反映当年校园学习、体育、生活及师生之间等动人往事。经历了精心收集照片、编纂、装帧设计、审校等过程,书稿几易修订完善,终于在2019年面世。
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当年的母校,看那些人那些事。本期精选篇目“自序”。一起欣赏。
自 序

2017 年春,四十年前入学的同学们相约于母校聚会。回顾所来,恍若一梦,一种思绪,不觉漫延开来。兴味来时,“戏弄”几篇校园往事,诚惶诚恐发在同学圈,未料反应尚可,得意之时,又写几篇。
十篇完稿,拟就此打住,不料宋建新同学建议,不可封笔啊,再续几篇一并印出,作为大学时代的纪念。这也得到了两位班长钱伟明、亓峰的回应和支持。
为此,2018 年春天,我拜访南京同学后,出游杭州、慈溪、上海,秋天又出游东北,先后拜访了昔日二十余位同学与三位老师,又写五篇随笔,经整理一并编撰成稿,这就是《校园往事》的缘起。
同学们在微信群中的留言,是《校园往事》重要的组成部分,亦可说是锦上添花,使得内容更翔实、更真实、更精彩。
我在微信中曾经统一答谢过:“因有你们的关注、鼓励,成就了《校园往事》,大家的留言也将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蒙诸位宽厚为怀,无责怪之意,感莫能言。
所写皆由心而发,真情命笔,但凡能在诸位心中荡起涟漪及共鸣,诸位留言点赞、感言和建议,尤感温馨,我将永藏于心中,愿永存你我之间。”当然,留言中过誉谬赞,是对本人辛劳的一种认可。

我曾多次自问,《校园往事》到底要说明什么呢?有时不觉有点迷茫。莫道人活一世,总得留点什么,不作辉煌业,却也有可圈可点处。
说来说去,难道自身还有什么放不下么。佛经曰:“行少欲者,心则坦然。”其实,如今也无需用印证角度、“取媚”之心去写什么,因为,这些横竖都不重要了。
青山悠悠,溪水潺潺,思绪散淡,轻轻触摸遥远的往事,一次放松的写作,何尝不是自我内心的思考和释放。
人生在于始终怀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初始与守持之心,学生那段时光的清淡、真诚才是最为真切的。在时光的打磨中当你回望,方知那是生命中曾经拥有的好时光。
感恩曾经滋养我的母校,感谢关心、爱护、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谢谢曾经拥有的年轻、曾经的同窗、曾经的执著、曾经的梦想,让今天的我有了放下的机缘,并去感悟。

四十年后的再度回眸,你的心境可能会多了一份对人生意蕴的咀嚼,多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感觉。
若《校园往事》还能有某件事,能牵动你我之心,那一字一句怦然落地,打碎了的是时光,若你还能从那些碎片中回望到曾经的你,这大约就是编撰《校园往事》的初衷,而后辈们还能从中得以一窥那个年代的某一“实景”,而得到某种思考,那真是意外之收获。
除了真实,别的一切都不重要。

谨此以献给母校、献给老师和毕业四十周年的同窗学友。
2019年3月.闲斋草堂
延伸阅读
【校友文苑】笔落凤凰台——《校园往事》审稿记
http://alumni.usst.edu.cn/2019/1007/c2363a191030/page.htm
【校友文苑】校园往事·我心中的门
http://alumni.usst.edu.cn/2020/0512/c2363a219861/page.htm
来源 | 《校园往事》
作者 | 丁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