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长期以来致力于主动挖掘、广泛宣传优秀校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效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校友工作联络处将官方微信《杰出校友》和知名校友《尚理人》事迹全面改版,升级整合为《上理人》专题,旨在发挥校友榜样示范作用,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激励师生、校友凝心聚力,推进校友荣誉体系建设,传承、培育、发展校友文化,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上理校友大家庭”校友文化。 5月29日,我校79级动力专业校友、教授、博导,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常务理事、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等25位科技工作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两会刚刚闭幕。5月29日,一封充满暖意的回信送到了25位科技工作者的手中。 不管是在疫情防控严峻之时,还是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都不忘强调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创新的方向。 在关键时期、复杂形势叠加出现的背景下,总书记在这封回信中又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当前,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是百年未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有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必须迎接的新挑战。如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了4个要点。 在回信中,总书记特别强调的“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句话意味深长。只有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才能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封回信,一定会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这25名科技工作者中, 有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的奋斗者——钟南山、李兰娟两位老院士等; 有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等; 还有矢志创新、以科技激发经济活力的优秀企业家等人, 其中,作为1/25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同时也是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常务理事、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名誉会长。
除了总书记的回信,这两天,常兆华又收获了另一个好消息!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上,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 据文汇报报道,全国共有10个团队摘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8名个人荣获创新争先奖章,258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创新争先奖状。上海共摘得三枚全国创新争先奖章,17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常兆华便是其中之一,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全国创新争先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上理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吧 常兆华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常兆华,男,山东淄博人,1963年7月生,农工党党员,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常兆华校友1979年至1987年在我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我校“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华泽钊教授。常兆华创办实业后一直关心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积极与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并捐资上海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微创励志创新基金”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