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2018年5月5日,在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首次颁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戴立信成为首位获奖者。
2018年11月1日,第二十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南京大学召开,会上颁发了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戴立信获得终身成就奖。
杰出校友戴立信介绍

戴立信(1924 - ),北京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1942至1943年就读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3年至1947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
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顾问,元素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编著《有机化学战略研究调查报告》及《有机合成化学进展》两书,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参与并组织领导“手性药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工作,在金属有机化学促进的不对称合成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戴立信院士是我国不对称合成的主要开拓者。上世纪50年代戴立信从事金霉素的提取和合成研究,1958年后,国家发展“两弹一星”的工作,戴立信在此期间担当了繁重的科技组织工作,参与组织全所骨干从事国防任务,出色完成了火箭推进剂和铀同位素分离用的氟油等工作。60年代,随着国防任务的调整,戴立信开展了有机硼化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得以全心从事科学研究,并开始了不对称合成研究,环氧醇的开环反应研究、氯霉素的不对称合成、氮杂环丙烷的研究等在内的多个研究在国内外有机化学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绩。90年代他与黄量院士共同主持了“九五”重大项目—“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项目总评为特优,该项目研究代表了当时我国在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戴立信曾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4年“手性中国”终生成就奖等奖项。2018年,戴立信院士荣获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终身成就奖。
2006年百年校庆,评为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杰出校友戴立信再获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5月,94岁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院士被授予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成为本奖项的首个获奖人。

戴立信院士被授予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8年11月11月1-4日,第二十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500名会议代表与会,其中包括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院士、香港大学任咏华院士、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和北京大学席振峰院士等。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及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朱成建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薛海林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周其林院士代表学会致辞,回顾了本会议的历史。

戴立信院士被授予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终身成就奖
会上颁发了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戴立信院士获得终身成就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冯小明院士和任咏华院士获得金属有机化学奖,并分别作了获奖报告。今年恰值陆熙炎院士九十华诞,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潘毅教授赠送礼物,祝陆先生健康长寿。北京大学席振峰院士、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国生研究员分别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庆祝陆先生九十华诞。

戴立信院士获得两项终身成就奖
本次会议围绕金属有机化学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共安排了7个大会报告、17个邀请报告、14个口头报告和300多个墙报展示,内容涵盖了金属有机化学的众多方向,既有金属催化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前沿,又有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功能,金属有机化学在新材料、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及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等。会议评选出了两个口头报告奖,分别是浙江大学陆展教授和南京大学朱从青教授,以及24个优秀墙报奖。
来源 | 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