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2018年11月,人民政协报以《“变革者”柴永森:推动双星智慧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题,报道了我校杰出校友柴永森的事迹。(详见下文)
杰出校友柴永森介绍:
柴永森,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青岛市资深专家。现任双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高级副会长兼轮胎分会理事长。
1984年上海机械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200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4年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首期学员。1984年进入海尔集团,历任海尔股份公司进出口公司副经理、分厂厂长、质量部长、副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1995年,出任被海尔集团兼并的红星电器公司总经理,在红星电器负债率达144%的情况下,不到3个月便还清债务,并且当年实现盈利160多万元,被称为“激活休克鱼”案例,成为第一个被编写进美国哈佛商学院MBA教材的中国企业案例。1998年起,历任海尔集团总裁助理、副总裁、常务副总裁兼海外推进本部本部长、高级副总裁兼数码及个人产品集团总裁、空调集团总裁、全球运营部总经理等职。2013年4月起任双星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第十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并获“青岛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青岛市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并获“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山东省技术创新重大贡献奖”、享受“国务院工程技术特殊津贴”。2000年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2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008年获“改革开放30年山东十大青年楷模”称号。2014年获“青岛年度经济人物”称号。2015年获“山东省企业卓越领导者”称号。2016年获“2016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称号。2018年获“全国先进生产力杰出人物”称号。
2006年百年校庆,评为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上海理工大学青岛校友会会长。

柴永森,双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高级副会长兼轮胎分会理事长,第十、十一、十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他带领双星加速智慧转型,率先建立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并以此培育了智能装备、工业智能物流和废旧轮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三大新产业。2018年控股锦湖轮胎,一举成为国际国内领先的轮胎企业。
今年7月,双星以约39亿元人民币持有韩国锦湖轮胎45%股权,正式成为锦湖轮胎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历时近600天的“蛇吞象”跨国并购案圆满收官。
作为一家具有97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双星曾沿老路低头前行,在2010年至2013年业绩持续大幅下滑;2014年双星开启“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的新征程,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企业由“汗水型”转向“智慧型”,并被称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从衰落到辉煌,双星的成功离不开掌舵人——柴永森。
柴永森曾任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2013年,双星遭遇挑战,徘徊在生死边缘,柴永森“临危受命”接手双星,开始担任双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作为儒商,柴永森有着企业家的智慧与魄力,是业界的精英和楷模,尽管卓有成就却依然内敛谦逊而诚恳。叙述企业转型发展时,柴永森温文尔雅的感觉,让人难以想象,竟是这样的一个人,以气吞山河般的豪放气概推动了老国有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领导双星凤凰涅槃迈向“世界级轮胎企业”更近了一步。
1984年,柴永森大学毕业到了海尔工作后不久,就见证了“砸冰箱”的历史性一幕。“当时有客户反映产品质量有问题,我们清查了库存产品,发现了76台有问题的冰箱,最后厂长让制作它们的工人亲手砸掉了。”这一砸,砸醒了企业的质量意识,也给柴永森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作为山东老国有企业代表要率先转型,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海尔担当冲锋队长的角色,柴永森早已养成雷厉风行、“快准稳”的做事风格。接手双星后,柴永森顶住巨大压力,大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来双星仅一个多月,他就复制了海尔“砸冰箱”的大戏,以豪迈的勇气和魄力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铡胎行动,宁可停产,也要把产品质量抓好;宁可销毁,也决不让残次品流入市场。这是以柴永森为代表的“双星人”给出的承诺。
连续四年荣登“亚洲品牌500强”中国轮胎第一名,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质量标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转型”全产业链试点示范的企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轮胎行业似乎就该与“粗、脏、累”的形象挂钩。但近年来,双星斩获重大荣誉的频率和分量,早已颠覆了这些形象。
“实业才能兴国,实业做不好谈其他的都没有用。”新时代,轮胎行业重新洗牌已成必然,柴永森不得不带领企业“二次创业”,“杀”出一条生路。双星抓住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加速企业智慧转型。2016年6月,双星率先建立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在青岛全线投产。
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里,企业“粗、脏、累”的传统印象也早已成了“老皇历”:整个车间走下来难觅工人身影;各式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炼胶、敷贴和成型等工作,力大无穷的码垛机器人在立体仓库里不知疲倦地搬运着各种成品;各条生产线之间,全部通过空中走行的桁架机器人、物流传送带和轻巧灵动的智能AGV、RGV机器人相连接……工人只需要根据APS高级排产系统排出的用户订单生产计划,进行关键工序的确认和调整。
融“产品定制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于一体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是一个“用户指挥、数据驱动、软件运行”的生态系统。工厂中设备80%由双星自主研发和制造,11种智能机器人9种由双星自主设计和制造,人工效率提高了近3倍,产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其独创的MEP智能信息匹配系统,实现了物、人、设备、位置的信息智能匹配,解决了全球以液体或粉体为原料的制造企业无法全流程实现智能制造的难题。告别“粗、脏、累”,柴永森带领双星抢先实现了从“汗水型”向“智慧型”发展的华丽转身。
9月29日,在济南儒商大会2018开幕式上,柴永森谈到,希望通过儒商大会把山东儒商的作风和做派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实现双星“内圣外王”的目标。而在柴永森看来,“内圣”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外王”就是把双星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
实际上,柴永森也正是带领双星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前进的。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双星拥有了颠覆性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利用建立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的经验,培育了前景广阔的智能装备、智能物流和废旧橡胶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三个新产业。
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柴永森带领双星开创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全新产业。针对全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行业痛点,双星率先创造了填补全球空白的“吃干榨净、全利用”的废旧轮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智能化高端装备,解决了全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17大难题,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残留、零污染、全利用”的目标,由此形成的废旧橡胶循环利用高端装备、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工厂、原材料应用的全新产业链,被专家称为“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好项目。
双星“智慧”、“绿色”的转型离不开柴永森的领跑,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也俨然使柴永森成为一个更具“工匠精神”的“变革者”。而新时代里,柴永森也正是凭着这种“工匠精神”,用激情、务实加之迎难而上的豪情壮志,带领双星在轮胎行业中行稳致远。

作者:陈小艳 王晨霞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