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学校在大礼堂115会议室举行了原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1955届校友毕业六十周年纪念册移交仪式。55届老校友代表陈耀章、张文焕、袁怡达、张元忠、李志君、贾琛,学校副校长张华、校友联络处处长孟宝全、档案馆馆长孔娜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钱海燕等出席移交仪式。会议由钱海燕主持。
孟宝全代表校友处致欢迎词,他介绍说,学校在各个办学历史时期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校友们取得的成就是母校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校友会将一如既往联系好、服务好海内外校友,同时也欢迎老校友们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多回学校看看,希望校友们多提供学校各个办学历史时期的宝贵资料,为学校凝练办学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支持。张元忠代表校友们介绍了《上海动力机校1955届同学毕业六十周年庆纪念册》相关情况,他表示,以“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出的1955届校友是一代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上为祖国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纪念册不仅包括几十年来重要聚会的签名、合影,还有珍贵的光盘影像资料和校友书作等等,是历史的见证与青春的记忆。其他校友代表也纷纷发言,介绍了学校当年的行业美誉度和专业办学优势,回忆了参与我国第一代长征火箭工程的吴天元校友等事迹,并对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一字一句表达的是对母校的浓浓情谊。孔娜代表档案馆感谢了校友们的无偿捐赠,这些资料凝聚着校友们对同学、老师和学校的真情实感。档案馆将根据规范对捐赠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以此次捐赠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时期的档案征集和校史研究。
学校副校长张华代表学校对老校友、老学长们捐赠的宝贵资料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这些档案背后包含着老校友的深深情意,记载着校友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是校友们国家情、学校情、同窗情的宝贵记录。学校在探索办学方向过程中,一直坚持“重实践、厚基础”的优秀办学传统,老学长的提议值得学校借鉴思考,继续探索重实践、重工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校非常重视校友和档案工作,希望利用校友资源,挖掘上海理工大学各个时段的办学宝贵经验,以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技术、先进技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副校长张华讲话

会议现场

合影留念
供稿:校友处、档案馆、能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