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圆满举办USST & HAW两校合作30周年活动暨“中德工程教育”主题论坛

发布时间: 2015-11-05      访问次数: 134

活动现场(王博摄)

    十月的上海,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迎来了合作三十周年华诞。10月16日,由国际交流处及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主办的上海理工大学109周年校庆系列活动——“USST & HAW两校合作30周年活动暨‘中德工程教育’主题论坛”在校图文信息中心隆重举行。教育部国际司涉外办学处处长闫炳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教授、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代表Thomas Flower教授、德国驻沪总领馆文化参赞Marcel Viëtor先生、汉堡驻沪联络处副主任潘桦女士、德国商会首席代表Simone Pohl女士出席了活动并致辞。参加活动的还有来自兄弟院校和企业界嘉宾、中德双方教师及校友代表。整个活动分“30年合作回顾”和“中德工程教育”论坛两个部分,分别由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孙跃东教授、副校长田蔚风教授和中德国际学院Career Center特聘顾问Katja Hellkoetter女士主持。

校长胡寿根致辞并讲话(王博摄)

    胡寿根校长首先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对两校合作30周年表示祝贺,向在中德合作办学中辛勤工作和努力学习的广大师生员工表示了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合作办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介绍了我校国际化教育的现状,并指出:中德合作办学已成为我校一大特色亮点,并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我校进一步做好精品本科、提升办学实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代表Thomas Flower教授致辞(王博摄)

    Flower教授代表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校长Otten教授致辞。他说,德国工程师教育注重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我们的合作项目不光是专业技术的传授,也涵盖了语言培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双方的老师也从中获益良多。两校30年来的合作为在华德资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确保了企业持续成长,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期待两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讲话(王博摄)

    上海市教委袁雯副主任转达了市教委的祝贺。她表示,我校“4+0”培养模式通过引入德国工程教育的优质资源提升了工程人才的培养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她肯定,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培养工程人才的重镇,在这些年的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借鉴同行办学经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办学水平。合作带来的培养模式改变、优质资源的引进对上海理工大学工科人才的培养、甚至对上海其他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的研讨和借鉴当中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她鼓励上海理工大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继续探索、勇于实践,保持其在上海高校合作办学中的领先地位,她同时希望学校“紧紧围绕我们新时期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继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科人才”。

教育部国际司涉外办学处处长闫炳辰讲话(王博摄)

    教育部涉外办学处闫炳辰处长以“恋爱—婚姻”为比喻生动地描述了两校从开展交流、深入合作、成熟办学及前景展望的历程。他说,上海理工大学的中德合作项目通过德国的ASIIN质量认证,学生不出国留学就可以取得德国大学的学位,这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示范性动作。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的三个合作项目全部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这是“非常非常棒”的,是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典范、一个样板。闫炳辰处长对我校国际化办学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殷切希望:第一个转变是由规模的扩大向质量内涵的发展;第二个转变是要从简单的复制向融合创新转变,通过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发挥“1+1>2”的效应。

德国驻沪总领馆文化参赞Marcel Viëtor先生发言(王博摄)

    Viëtor先生转达了德国总领馆对两校合作的祝愿。他说:今年5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到2025年中国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在节能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上海市政府公布了22条加快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意见。中国希望以德国工业4.0为导向,建设创新、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高等教育如何促进创新,这是科学和文化国际交流应研究的主题。

汉堡驻沪联络处副主任潘桦女士发言(王博摄)

    潘桦女士带来了汉堡市政府的祝愿。她说,两校30年来的快速发展和丰硕成果为两市、两国之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表示要对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德国商会首席代表Simone Pohl女士发言(王博摄)

    Simone Pohl女士从深化校企合作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说,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的发展至少是其它地区的两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是确保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特别实施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后,我们的整个工作生活即将发生新的变化。我们必须开始学习如何最好地满足未来的智能工厂。德资企业在大中华区的最大挑战是发现和留住人才。为此,她代表德国商会祝贺两校合作30周年,并期待在接下来三十年中取得更大成就!

中德双方项目负责人、企业代表发言(王博摄)

    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建琪教授、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德方项目负责人Michael Roether教授和Reinhard Voeller教授、德国采埃孚公司代表Christoph Dette先生,分别从两校中德合作办学历程和校企合作方面回顾了30年合作项目的历程。

主题论坛(李义豪摄)

    第二部分的的“中德工程教育”主题论坛由Katja Hellkoetter女士主持,上海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院长陈云麒教授、Startup Factory创始人Bernd Reitmeier先生、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代表Florian Wenck教授、校友代表博朗(上海)有限公司工程部工程技术经理施政先生、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高级项目经理Dennis Horch先生、CONBEN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办事处代表Annette Metz博士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背景下对工程教育的理解,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对工业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工程教育不仅需要新的知识模块和培养体系,更要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创新。与“德国工业4.0”的效率驱动模式和“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驱动模式相结合,中德合作工程教育大有作为,前景辉煌,同时也任重道远。
    在推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大背景下,本次活动为两校合作项目在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合影留念(王博摄)

供稿:中德学院、国际交流处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