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沪江校友四代同堂共话校训百年感召

发布时间: 2014-10-27      访问次数: 66

  “我们不仅要传承这座百年校园的大道和大楼,更要传承这里的大爱和大德。这不仅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我们回归大学本质、培育时代英才的使命所在。”校党委书记沈炜用这样一句话为活动点题。
   100年前,“信义勤爱”被确立为沪江大学的校训,2006年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学校秉持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人文传统的理念,确立“信义勤爱,思学志远”为新校训。校训跨越世纪的一脉相承,不仅赢得了海内外各界校友广泛而亲切的文化认同,更为我们今天来探寻校训在百年进程中对代代学人及其后人的人文滋养,进一步彰显校训的经典蕴涵和时代价值提供了宝贵载体。10月25日上午,由校友工作联络处、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以“校训,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为主题的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08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20余名沪江大学时期知名校友代表或后代,用他们在校训滋养、引领下的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向当代学人生动呈现出校训所蕴含的绵延百年的人文光华。
   从校训到家训,让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的外孙女李怡女士体会最深的是“爱”字,爱国情怀让外公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他惨遭日伪杀害之后,外婆改名为刘王立明,表达继承外公遗志的决心,并始终心系民族尊严,坚持为人民做事。从外公到外婆,从母亲到她本人,这份对祖国的“爱”始终在薪火相传。
   作为我校杰出校友陈一鸣和丁景唐的共同代表,陈庆女士回顾两位老人一生时讲到,老一代的毕生追求都与“信义勤爱”的校训一脉相承。她父亲在90岁高龄时曾说,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探索的少年、献身的青年、磨砺的中年、拼搏的老年,这丰富而难忘的人生都源于父亲和爷爷与沪江大学深厚的渊源。
   为共和国工作了一辈子的樊敏咸(沪江大学樊正康校长之女)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回到自己出生、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回响在她耳边的是当年陈毅市长召集上海大学毕业生时所说的“爱上海,更爱祖国,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今天,她与姐姐樊淑咸一起到会,深情祝福母校和祖国继续前进,再创辉煌。

子承父业的李亦中是我校杰出校友、知名导演桑弧的儿子,他从导演的眼光和大家分享了对上理工校训这一独特、深厚的文化基因的理解,他谈到,在“信义勤爱”的校训熏染下的沪江大学,不仅涌现出了刘湛恩校长等一大批爱国志士和社会贤达,为我们留下了有着数十栋优秀历史建筑的优雅校园,更有蕴含于代代沪江学人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人文精神,在一个弘扬校风校训、树立大师大德的时代,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

   中欧学院图书馆馆长杜谦的父母都是沪江校友,这次他陪同父亲参会,他坦言先前并不知晓“信义勤爱”的校训,但现在回想起父母爱人助人的情怀,早出晚归的勤恳,遇到困难时的乐观开朗,应该都是源于“信义勤爱”四个字。他认为,是这样的校训主导了父母的灵魂,因为有“爱”,所以守“信”,工作求“勤”,以及关键时刻的尚“义”。

   沪江大学最后一任校长蔡尚思之子蔡法在发言中,对学校授予蔡尚思校长杰出校友称号,并在校园道路命名中专门以“尚思路”纪念先父深表感激。从海外归来的校友黄品珍谈到,得益于学校对沪江文脉的珍视和对沪江校友的关心,海内外沪江校友虽然年届耄耋,但校友们的凝聚力与日俱增,校友们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今天学校“大家庭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更已遍及全世界。

   沪江大学校友会会长张耀忠讲到,正是得益于校训“信义勤爱”的力量,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从“信义勤爱”发展到现在的“信义勤爱,思学志远”,则反映了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沪江校友及后代们边回忆边述说,好几位校友发言时眼角不由自主地闪着泪花,让每一位与会师生为之深深感动。来自能动学院的赵一铭同学说,“校友们的发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共同的校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对于我们的大学来说,她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校训里的‘勤’字也让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越努力,越幸运’的真谛,我们的校训也一定会引领我踏上社会后的整个人生”。

   校长胡寿根在讲话中指出,学校举办108周年校庆的原则是“简朴、热烈、传承”。他例举了学校在传承校训等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阶段成果,强调了此次活动在学校百年文脉接续中的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本次活动成为海内外沪江二代、三代乃至四代校友密切联络常态化的开篇之作,同时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凸显我们校训的经典内涵和人文价值,凝聚代代校友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学校事业向前奋进的自信与力量。

   沈炜书记作总结发言,他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海内外校友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学校发展所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厚爱表示崇高敬意。他指出,大学的使命,根本在于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对精神内核的彰显。“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植根传统文化与历史文脉,蕴含着“为人”、“治学”的丰富理念。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训这一文化瑰宝对学人的滋养和感召,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下,学校才有可能回身就见大师、处处都是课堂,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有文化、有觉悟、有抱负的劳动者。
   会前,学校形象宣传片《在路上》为与会代表重温了学校百年办学的筚路蓝缕与辉煌成就,展示了学校聚焦国家战略,不负教育使命,扎扎实实“做精品本科,争一流学科,创百强大业”的精神风貌和前进印迹。会上,校长胡寿根为沪江校友颁发杰出校友奖牌,蔡尚思之子蔡法、桑弧之子李亦中分别上台为先父接受了奖牌。
应邀莅会的沪江校友及后代还有:沪江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郑维淑,沪江大学凌宪扬校长之孙凌蒙先夫妇及女儿,沪江大学章靳以
教务长之女章洁思,沪江大学刘培康校友之女刘晓红,沪江大学陈嘉鎏校友之子陈喜,沪江大学杨家良校友之女杨倩,沪江大学江叔宜校友之子江世亮等。座谈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凌宇主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校党委书记沈炜、校长胡寿根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博摄)

沪江校友会会长张耀忠讲话(王博摄)

沪江校友代表、校友后代代表及在校学生代表发言(王博摄)

蔡尚思之子蔡法、桑弧之子李亦中分别为先父蔡尚思、桑弧接受杰出校友奖牌(王博摄)

纪念会现场(王博摄)

凌宪扬先生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参观校史馆并留言

合影留念(王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