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高机——新中国动力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发布时间: 2011-12-16      访问次数: 147

 

国立高机——新中国动力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国立高机校友访谈(一)
 

      2011年12月13日,原国立高机校友访谈活动在复兴路校区中英学院会议室举行。校友工作联络处特邀国立高机锅炉专业54届毕业生、原哈尔滨锅炉厂副厂长、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事王存纳,原东方锅炉厂总工程师查赓忠等五位校友重返母校参加访谈,校友工作联络处、校档案馆相关人员参加了采访。

      校友们回顾了国立高机的办学历史,对国立高机优良的学风、显著的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年国立高机录取学生的比例是1:15,因此,就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而且勤奋,众多优秀教师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国家动力工程输送的大批专业人才,学校还培养出了周立伟、闵乃本、苏定强三位院士。

      1953年我国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对口我国“三大动力”的筹建,国立高机将学校原有专业调整为锅炉制造、汽轮机制造、内燃机制造三大专业。54届锅炉专业学生毕业时,国家正在筹建哈尔滨锅炉厂,该专业有近一半约80多个学生奔赴哈尔滨。经过一年的俄语强化、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培训后,便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他们是最早一批投入东北“三大动力”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直至1956年,才陆续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分配到哈尔滨锅炉厂。经过短短三年的艰苦奋斗,哈尔滨锅炉厂在东北荒野上平地而起,并正式投产。1960年在苏俄专家撤退后,国立高机的这批毕业生成为了哈尔滨锅炉厂主要专业技术人才,为哈尔滨锅炉厂日后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智慧。

      1964年国家作出了在四川西南地区进行“三线建设”重要决策,筹建东方锅炉厂就是其中的一项。1966年,当年参加哈尔滨锅炉厂建设的校友中,又有30多位被作为重要技术骨干输出到东方锅炉厂参加筹建工作,并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和技术指导专家。之后,随着无锡锅炉厂、武汉锅炉厂等的新建,国立高机锅炉专业的毕业生被陆续援建到各地参加建设。可以说他们是国家“三大动力”建设的元老和中坚技术力量,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与“三大动力”的发展息息关联,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不畏艰难困苦、远离家人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我国“三大动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