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8个月何以引龙聚凤——访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

发布时间: 2009-11-26      访问次数: 146

     上海理工大学从今年3月开始建设材料学院及其相关实验室,然而在短短8个月中,这个新生的学院及其实验室就吸引了国际著名仪器公司前来合作,一批优秀的行内企业和行业协会也纷至沓来,纷纷要求产学研合作和共建研发中心。一批国际知名高校也将慕名而来,洽谈合作办学事宜。原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的学科和实验室,为何如此迅速踏上了发展快车道?记者走进了这个新建立的实验室,进行了相关采访。

双赢模式 引来国外仪器大亨
        推开材料学院一间实验室的大门,记者委实有点惊讶,里面宽敞明亮,布置得井井有条,有材料化学组成分析、化学结构分析、热行为分析三个功能区域,拥有9台国际最先进的仪器分析器。经了解,这是世界著名科学仪器公司美国PerkinElmer公司与学校共建的材料化学组成与结构分析实验室,该共建实验室设备总值约700万元。而在与德国ZWICK公司共建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价值约800万元的最先进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设备。此外,该学院还建设有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超高温加热炉、热压炉、磁控溅射仪、等离子气相热解沉积炉、纳米压痕仪、管板材成型仪等一大批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结构表征与表面修饰设备体系。
        学校投入学院的建设经费仅1200多万,这么多高级的设备仪器是怎么被引到了这里?材料学院院长杨俊和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共建实验室的创新模式。学校投入资金不足600万元。而两个国际巨头企业为何会心甘情愿地提供近千万元的设备来新生学院共建实验室呢?
        杨俊和告诉记者,上海理工大学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校领导对于新建的材料学院的期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全新的起点比较高的学院。这个“巨人”就是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科技发展状态,上海理工大学学科专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上海市十多所高校材料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实验室建设是新学院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如何引进社会资源加快建设,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要求学院有新的举措。与国际著名仪器公司共建实验室,就是新举措之一。
        说服Zwick、PerkinElmer公司联合共建的理由有四条:其一在高校建设实验室,很多企业会来合作,可以扩大仪器公司影响,促进销售;其二可以给仪器公司提供展示仪器设备的平台;其三是大学教师在利用仪器进行研究过程中,可以反馈信息,促进仪器设备质量的完善和功能的加强;其四是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就经常使用该公司的仪器设备,今后在社会上将成为该公司的潜在客户。这些理由句句在理,合作就是双赢,两个公司经总部批准拍板同意合作。不仅设备共建,而且两个实验室的布置都是由相关公司自己按照理念和文化负责。双方共同成立管理委员会,共同推进实验室建设和使用。走进这两个共建实验室,可以充分感受到崭新的文化和理念,使人产生创新的冲动。
先进设备 引起公司与协会关注
        杨俊和院长告诉记者,其实引进先进设备的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的培养,因为学生一进入校门,就可以使用最为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此外他们也通过学习能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这为他们今后的学术科研或者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先进的设备,也确实吸引了行业内众多协会公司的关注。目前,已经有新材料行业协会、模具行业协会、聚氨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等前来洽谈合作,而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前来希望与学院共建研发中心。这是产学研合作的又一种模式。
        “这些高端设备的使用,可以让企业节省研发费用,而对于学院来说,也是受益的,因为企业的很多横向项目也会委托教师去做。这对科研发展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这些合作企业将来也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培养基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这些合作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杨俊和说。
开放理念 吸引世界名校合作
        实验室的构建体系也是全新的。据介绍,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也将按照市场细分来设置,将分为电功能材料实验室、航空复合材料实验室、纳米材料实验室、新型炭材料、材料成型与模具实验室等。此外,为了鼓励教师的科研热情,学院规定,三年科研经费不少于600万的教授领导的创新团队,将给予其空间建立单独的团队实验室。
        合作和开放将是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及其实验室遵循的办学理念。杨俊和告诉记者,学院的所有实验室将会加入市科委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
        而这种合作开放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名校的目光。近期,世界知名理工科院校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劳伦斯技术大学也被这种集聚效应所吸引,将前来参观材料学院,并洽谈双方合作办学事宜。
        8个月,聚龙引凤,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整装待发,向着教学科研的高峰开始迈步。随着马太效应的集聚和扩散,谁能说这个学院将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