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理工国际化新起点

发布时间: 2009-11-12      访问次数: 1069

    一百年前,西风东来,在特意选定的看得见任何一支中外船队进入上海的滩涂上,沪江大学拔地而起,见证了上海这块土地上近代工业发展和引进先进文明的历史。当年第一期的毕业生,只有两个人。 

    沪江大学沿革的一百年,是上海这座太平洋东岸中段的国际大都市,处于变迁、开放、改革的世纪缩影。 

    中西合璧海纳百川 

    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建立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开始,中西合璧的办学传统与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就成为上海理工大学的重要办学理念。以特色立校才能以强势居世,这已经成为学校上下的共识。学校领导强烈地意识到教育的指向不再是重复僵硬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创新;大学最重要的品质也不再是求稳,而是迎着风险追求进步。主动走出去,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上海理工大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当年沪江,今日理工。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沃土,吸纳了西方优秀文化元素的两个校区,曾孕育了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培育了一大批文化名人与社会活动家,曾在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杰出代表有:雷洁琼、谢希德、徐志摩、李道豫、徐匡迪、孟建柱、黄奇帆、吕福缘等。 

    国际化战略天地宽 

    “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定在这所大学的视线里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一个有思想的学生无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创始人魏馥兰先生的这句话表明沪江大学创立之初就具有了宽广的国际视野。

    国际化合作办学始终是学校的一项发展战略。上海理工大学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雪城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密西根大学、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等一批国外知名高校实行联合办学,构筑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200610月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又传来喜讯,作为上海理工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成立仪式也已于10月在整修一新的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隆重举行。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成立是百年上海理工国际化之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将为上海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一个全新的模式。 

    在成立仪式上,上海市领导、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官员、英国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Suebishop、谢菲尔德大学校长RobertBoucher等英国合作大学校长、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以及300多位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师生共同见证了中国第一所采用“1N”模式的中外合作国际化学院的诞生。 

    创新模式求腾飞 

    所谓的“1N”模式是指与多个外国一流大学开展合作,整体导入海外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包括战略规划、管理模式、教学体系、教育资源、学生服务、文化体验、校企合作以及职业发展服务等,以确保国际化的办学水准。当然,国际化不仅仅是指课程的国际化,还包括师资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以及管理体制、办学理念的国际化等等。同时,国际先进的整体办学模式的导入将使学院彻底与目前课程项目等的简单引入区分开来。正所谓,国内教育+海外教育才是完整的国际教育。 

    中英国际学院正是希望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水准,满足中国学生接受具有国际化特点的教育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共同创办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还有9所英国的著名大学,这其中既包括了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也包括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这9所大学代表了英国高等教育百分之十五以上的优质研究力量和学术背景。为了更好地整合9所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还将代表9所大学全面参与中英国际学院的发展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