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学子重返母校,耄耋同窗共忆当年——54届校友毕业70周年返校自述

发布时间: 2024-04-03      访问次数: 10

2024324日,原上海动力机校54届柴303班举行毕业70周年返回母校聚会。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还能走动自理,他们是张仁立、胡爕泉、嘉善、顾宣朱佩元、严可煌、徐承史、耿惠彬、朱礽嘏等九位同学,他们的年龄都在90岁左右,可能是学校接待年龄最高校友的聚会,这是一次值得庆贺的难忘的聚会。

活动现场

这个班原来是上海中学的高中工科机械班,由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急需大量的技术干部,因此将这个班从上海中学调出与原上海国立高机合并调整为一机部直属的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我们在上中工科主任顾锦城先生带领下继续学习了一年五四年,毕业后由一机部分配到直属工厂。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先介绍一下我们班61位同学毕业后至今的一些点滴情况。到2434日,已有32位同学仙逝,另有7人失去联系,留下有地址联系的22人,其中在上海的11,9人在外地,2人在国外。今天到会9人,2人因故未到。我们这班同学在动力机校学习一年,毕业后即分配到全国各地工厂参加建设,有汽车、拖拉机、空压机、造船、核工业、航天等各行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尽心尽责,克服种种困难,做好本职工作。如耿惠彬同学毕业后在船舶研究所工作,业余在上海交大夜大学习,198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研究员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2006年获资深翻译家称号。

相见甚欢

董师尧同学解决了航天器从总装厂到发射台行车行走时的“发啃”(突发的、未必能听到声音的、车辆行走时走走停停,不顺畅的现象)现象等难题。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

胡嘉善同学负责我国第一次自行设计建造的柴电潜艇的调试和海上试验,并参加我国首部舰船规划的研制工作,此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

陆铁铮同学1980年在河南省民用企业中被评为首位高级工程师。

彭铭钊同学在两弹(原子弹、氢弹)研制中尽了一份力,他所绘制的设计图纸因稳定无差错而受到领导的好评,核工业部的领导讲,彭铭钊设计的图纸不用审查。得到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顾宣同学负责修理潜艇工作,历时五年。工作衣都穿坏了两套。工作有苦有乐,是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一段经历,在97年办离退休手续后,由于外高桥造船基地和江南长兴造船基地等的崛起,他担任两个造船基地建设的总设计师,前后历时15年,直到长兴基地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产品达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乌佩君同学全过程参加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护卫舰,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设计和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技术管理工作。

张金兴同学在交大实验室教研组和研究所工作中得到了国家级的科学奖。

张小铎同学受香港环球航运公司的聘请,作为27000吨货船的保证工程师随船至各国航行。199219951996年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朱佩元同学在技术情报工作过程中,写出了不少同行业生产厂的调研报告,获得了省市科技奖。回沪定居后参加书法学习,现能独立写楷、行、草书作品,本次聚会的标题即是朱佩元同学的杰作。

张仁立同学参加某军工产品研制工作,得到全国科学大会奖。

陈跃声同学在船舶学院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获中船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朱礽嘏同学1955年在一汽工作,学习苏联的技术设计时,发现苏联设计中的错误后,即向领导和苏联专家反映,经苏联专家确认错误后即重新设计,保证56年按计划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因此受到了表扬,提升二级工资,获得了总厂先进工作者称号。后来又参加了三线建设,调去了第二汽车厂,获得了十堰建设功臣称号,并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泉同学在从事汽车齿轮的加工制造工作中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但很多荣誉称号都让给了单位领导,做了无名英雄。

还有很多同学的事迹,由于各种原因未收集到,待了解后继续补充。

从我们这一班同学的经历来看。确是对时势造英雄有了深刻的体会,有了任务才能想办法如何去完成,如何解决难题。由于我们在母校学习期间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我们有办法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合影留念

今年正好是我们毕业70周年,回到母校汇报我们毕业后参加祖国工业建设的情况,并向母校表示感谢。我们此生与时俱进,有所成就,应归功于母校的辛勤栽培,有念于此,感激萦怀。

我们这次活动得到了校友联络处金坤老师的支持和关怀,他从军工路本部专程赶到复兴中路校区陪伴我们,为了让90高龄的老人吃好午餐,专门关照食堂的饭要煮的软一点,肉要炖的烂一点,聚会场地避免爬楼梯,专门选一间一楼的教室等等,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深感母校的温暖,非常感谢!并对食堂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


附朱礽嘏校友手稿:


作者:54届校友朱礽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