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精神,薪火相传——专访沪江大学化学系校友黄曰侯

发布时间: 2016-09-06      访问次数: 115

    为了响应今年的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0周年,更为了进一步发扬和继承沪江化学精神,7月13日下午,我和我的搭档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校友采访对象——黄曰候。

    黄曰候,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如今已有85岁高龄,上海本地人,1952届沪江大学化学系的老校友。一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化工设备制造业上的成就颇丰,不计其数的项目都是在他日以继夜的奋力拼搏下圆满告终。

    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依旧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曾担心老先生体力不支,提出中场休息片刻,老先生毅然拒绝了,仍旧在那里滔滔不绝,用他那幽默而又风趣,详细而又生动的语言为我们绘出了沪江校园的风光,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最难忘,沪江师生情

    当年沪江,人杰地灵。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沪江是院士的摇篮,是文化的交汇,是教育的先驱。从沪江化学系走出的校友,或醉心教育,或执着科研,或携笔从商,或驰骋政界。可是,无论他们走在何处,他们始终铭记自己是沪江大学的一员,其一言一行都体现了沪江精神。

    老先生十分怀恋当年在沪江大学求学的那段美好时光。那段时光短暂而又美好,简单而又不乏趣味,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当年化学系有两个半专职教授,两个教授是系主任唐宁康先生和从美国归来不久的程耀椿先生,半个教授是后来任复旦化学系系主任多年的吴浩青先生。老先生回忆这三位导师的教学方法都各有千秋,从中也都受益匪浅。让老先生印象尤为深刻的要数程耀椿先生。据老先生回忆,程耀椿在教学中是十分看重自学的,也就是启发式教育。那时候,程耀椿先生每周都会要求学生写一篇摘记,摘记的内容不限,但是一定要是与化学相关的。也正是这种一开始的硬性要求,久而久之便衍生成了一种习惯,老先生说,之后他不管看到什么样的文章,凡是感兴趣的都会写成摘记,老先生嬉笑着说:“摘记中还有幽默搞笑的小故事哦,我现在有时还会不自觉的翻开那些摘记,看着看着有时都会笑出声。”我出于好奇问老先生:“您一生中所做的摘记大概有多少呢。”估计是所做的摘记太多,老先生自己也没有统计过。他只是一边用手比划了一下所记摘记纸的高度一边点着头,看的出来老先生对这些摘记是如视珍宝的。

    当谈及当年的同学时,老先生说当时同学之间玩的都很好,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大家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据老先生回忆,当时,班上同学大多是篮球的爱好者,只有班长谢洪泉一人喜欢踢足球,后来有一次,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足球联赛中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次的足球联赛是七人制形式,由于班上大多数人都不怎么踢足球,可想而知,要想取胜,绝非易事,可是在篮球队队长杨作桂的率领下,却几次打成平手。球赛虽输,但也输的漂亮。老先生强调,这种团队精神不管任何时候,从事任何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沪江精神,受益终身

    百年沪江,薪火相传。老先生一生中从事了各种工作,工作性质也很杂,虽然一直在搞技术,但跨多个专业。其自学能力是不容小觑的。老先生51年的时候由于家庭的一些因素就辍学毕业。先在私营厂,后于1956年公司大合营时上调专业公司技术科,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南京梅山钢铁公司焦化厂做冷作工。无论从事哪行哪业,老先生一直秉着勤奋好学的精神来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老先生每当到一个新的环境都要去学习,去上海图书馆仿佛成为一种家常便饭。每在工作中接触一种新事物,老先生都会跑去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做摘记。就这样,对新事物由陌生慢慢走向熟悉。工作中遇困难无数,一个大项目完成下来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老先生就是凭着自己的毅力以及好学的态度攻克各种难关,迎来事业上一季又一季的“春天”。

今天的上海上理大学,昨日的沪江大学

    虽已毕业数十载,心心不忘的仍是母校。母校的一颦一笑,都会给老先生带来无比的震撼。如今,沪江大学的这片土壤上成立的是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学,这所院校仍然继承了沪江文化和精神,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精英。老先生也经常来到这片故壤,感受不一样的校园文化。当我问到再次回校,令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老先生回答说:“要数感触最深就是现在校园更加热闹了,人多了,树也高了,之前的体育场的场地已经建起了高楼。”谈到教育这一块,老先生对此也感到十分的欣慰。现在上海理工大学的教育更趋于现代化,教学设备都十分齐全。老先生为母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感到骄傲,为自己曾经是沪江大学的一员感到自豪。当我看到老先生眼里闪烁的泪花,我也不禁的哽咽了一下,坐在我面前的不仅是以为慈祥的老者,更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泰斗级人物,我对他肃然起敬,更为有这样一位老师兄感到自豪。

寄望上理,翰墨飘香

    今年,我们又迎来了上海理工大学110岁生日,老先生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给我们理学院题字寄语:从历史汲取养料,开拓美好未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无不包含着对母校的殷切祝福。希望上海理工大学越办越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并且,老先生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这次110周年校庆仍旧不会缺席。

    本次采访圆满结束,我们送去一份思恋,带回一片祝福……

采访现场